1978年底,主持广东省委工作的习仲勋建议,将宝安县、珠海县升格为深圳市和珠海市,吸收港澳、华侨资金,从香港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,建成外贸出口基地。
这个提议于1979年1月得到中央批准。1979年4月,习仲勋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。他在发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、华侨众多的特点,给予特殊政策,在深圳、珠海、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。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。
关于如何命名这几处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,邓小平说,“还是叫特区好,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!中央没有钱,可以给些政策,你们自己去搞,杀出一条血路来。”1979年7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、福建省委的报告,决定在深圳、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“出口特区”。
1980年5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正式将“出口特区”定名为“经济特区”。同年8月,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,批准广东、福建两省在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,并通过了《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》。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,大规模的经济特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。
1984年1月24日至2月10日,近80高龄的邓小平南下先后视察了深圳、珠海、厦门三个经济特区,他充分肯定了特区的发展成就,也明确了办特区中“放”的指导思想——“开放政策不是‘收’的问题,而是开放得还不够”。
1984年4月,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,大连、烟台、青岛、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,开放由点连成线;次年2月,长三角、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,开放由线到片;
1988年4月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、设立海南省,在海南岛建立全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。1990年4月,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浦东,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。几十万建设者开进浦东,架桥筑路,建厂造楼,一个外向型、多功能、现代化的浦东新区在长江出海口崛起。
一场改变中国也改变世界的变革,正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奇迹!
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,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。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进程的生动缩影,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。
时间:发表于 2021-07-12 12:05